从街边小店到行业死敌
这事儿得从十五年前说起。我和老张在同一条商业街开了两家奶茶店,中间就隔着三个铺面。那时候他整天扯着嗓门喊"买一送一",我这边就搞"第二杯半价"。有回工商局来查虚假促销,我俩还差点被当成同伙。
后来生意做大了,他搞连锁加盟,我转型做高端茶饮。本来以为能井水不犯河水,结果这货硬是搞出个"豪华版珍珠奶茶",定价刚好比我便宜五块钱。最气人的是他家店员逢人就喊:"隔壁那家就是宰冤大头的!"
那些年我们互相挖过的坑
2018年双十一,老张雇了二十个大学生在我店门口发代金券,券上印着"隔壁倒闭清仓特惠"。我反手就包下整条街的广告位,把他家招牌奶茶的配料表放大十倍挂出来——好家伙,植脂末含量比奶粉还高。
去年更绝,他不知从哪搞到我供应商名单,提前三个月把当季水果全包圆了。我这边杨枝甘露差点断货,他倒好,转头就把囤积的芒果以三倍价格转卖给同行。这事儿在行业协会闹得沸沸扬扬,最后还是市监局出面才解决。
致命的三步昏招
要说老张怎么把自己作死的,得从去年夏天说起。先是搞什么"元宇宙奶茶",花两百万开发虚拟饮品,结果APP上线三天就被举报涉嫌赌博。接着又跟网红签对赌协议,直播间买五十万杯送特斯拉,最后发现连成本都裹不住。
最要命的是上个月,他不知道从哪听说我要转型做咖啡,连夜把八家门店改成"奶茶+咖啡"复合店。结果新招的咖啡师连奶泡都不会打,旧客嫌味道变怪,新客觉得不专业,两头不讨好。
破产当天的戏剧现场
上周三路过他们总部,正好撞见供应商集体讨债。二十多个彪形大汉围着财务室,老张那辆新提的迈巴赫被贴满"还钱"的纸条。听说最后连办公室的绿植都被搬走抵债,有个盆栽底下还压着当年他给我起的"黑心周"外号牌。
更讽刺的是,当天下午我的新品发布会刚好在对面商场举行。看着LED大屏上"十年坚守品质"的标语,再瞅瞅街对面乱糟糟的场面,几个老员工差点没憋住笑。
给创业者的血泪教训
说实在的,看到竞争对手倒下,心里除了暗爽更多是感慨。做生意要是光想着怎么"搞死别人",迟早把自己带沟里。就像老张,但凡把折腾我的心思分一半在产品上,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。
现在店里老顾客常问我:"周老板,要不要趁机收购老张的店面啊?"我摆摆手说算了,留两家空铺面也好,就当给后来者立个警示牌——你看那些成天想着"搞垮对手"的,最后垮的都是自己。
商战背后的生存法则
其实回头看看,我和老张这十年较劲倒逼着双方不断升级。他当年抄袭我的会员系统,我转头就搞出"人脸识别点单";我模仿他的外卖包装,他立刻推出"恒温配送箱"。现在突然没了这个老对手,反而觉得少了点前进的动力。
有年轻创业者问我秘诀,我就说六个字:"盯着碗,别看锅"。把自家产品做好自然有人买账,成天琢磨别人碗里有什么,最后饿死的肯定是自己。这话说给同行听,也算是给老张这场闹剧做个注脚吧。